当前位置:首页 >> 臭菖蒲

海洋赤潮来袭!贝类产品怎么吃才安全?凭祥

2022-07-13 12:22:54  百合农业网

海洋赤潮来袭!贝类产品怎么吃才安全?
近日,一则关于食用青蛤导致食物中毒的新闻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好好青蛤为什么会成为毒海鲜呢?原来,此次中毒事件系海洋赤潮引起的。据了解,引发本次赤潮的主要生物为链状裸甲藻,它能够生产贝类毒素,被贝类生物滤库门鸢尾食后,可在贝类体内积累毒素,从而引起食用者的中毒反应,出现头晕、肌肉麻痹等身体不适症状,中毒严重的人甚至会因呼吸麻痹而死亡。主要受影响的贝类为青蛤、牡蛎、花蛤等滤食性双壳贝类。
图:青蛤
贝类毒素来自藻类其中麻痹性贝毒危害最严重
据悉,贝类毒素并不是由贝类产生,而是来自有毒藻类,这些有毒藻类被贝类生物滤食后,可在贝类体内积累毒素,但是对贝类不产生毒害作用,人们若食用这些贝类后,就会产生中毒等症状。
据资料显示,贝类毒素包括麻痹性贝类毒素(PSP)、腹泻性贝类毒素(DSP)、神经性贝类毒素(NSP)和健忘性贝类毒素(ASP)。其中,引起本次食物中毒的麻痹性贝类毒素是危害最严重的一类。产生麻痹性贝类毒素的藻类并不唯一,甲藻类中的亚历山大藻、膝沟藻属、原甲藻属等一些赤潮生物种是麻痹性贝类毒素的直接生产者。
麻痹性贝类毒素其毒性与河豚毒素相当,可通过对细胞钠通道的阻断,造成神经系统传输障碍而产生麻痹作用,食用者轻的可出现头晕、肌肉麻痹等身体不适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因呼吸麻痹而死亡。目前尚无特效解毒方法,主要还是依靠病人自身的解毒、排毒机能来分解、清除毒物。
国家制定限量要求控制贝类毒素摄入
看过上面贝类毒素的危害,可能有人会问,贝类毒素这么厉害,是不是贝类就不能吃了?其实不是的。贝类体内的毒素只有积蓄到一定的量之后被人食用才会对人产生危害,国家已经对贝类毒素制定相关的限量要求,未超过限量要求的贝类,食用是没有问题的。
国家标准《GB 2733-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鲜、冻动物性水产品》中规定,不论海水贝类还是淡水贝类,其麻痹性贝类毒素限量不应超过4MU/g,腹泻性贝类毒素限量不应超过0.05MU/g,农业行业标准《NY 5073-2006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则规定,贝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限量不应超过400MU/100g,腹泻性贝类毒素不得检出。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100g贝类可食部分的麻痹性贝类毒素限量为80μg STX e同江q/100g(STX为石蛤毒素)。
图:花蛤
农业部、食药监总局相继发布通知加强贝类监管
鉴于此次赤潮涉及范围广,造成的影响大,农业部、食药监总局相继发布通知,要求各地加强贝类质量安全监管,同时食药监总局还发布消费提示,提醒沿海地区的消费者在毒素暴发高峰期不要采捕和购买食用野生的贝类。
农业部通知称,各地要高度关注海洋部门发布的赤潮预报预警信息,加强对赤潮的跟踪分析,及时监测研判对贝类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争取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干预,尽可能避免因偶发赤潮引起的贝类中毒事件,把影响降到最低。在发现贝类产品检出毒素含量超标,不符合贝类食用安全标准时,要及时向渔业渔政管理局报告并按照规定发布预警公告,相关信息要同时通报同级食药部门。要立即采取措施对相关区域实行暂时性关闭,禁止相关区域的贝类采捕和销售,同时对暂时性关闭区域的水质和贝类产品进行跟踪监测,直至风险因素消失后,方可重新开放。
食药监总局的通知则表示,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贝类产品销售者、餐饮服务提供者以及各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管,保证市场销售的贝类产品安全。
据统计,多地已经启动预警,福建平潭海域因检测到有毒牡蛎,当地已经暂停售卖贝类海产品。厦门也启动赤潮灾害预警三级响应,对入市的水产品查验产地证明、合格证明,对两证不齐或缺失的产品,批批开展药残快速检测,合格后方可入市交易。
图:牡蛎
贝类产品怎么吃才安全?
贝类虽然美味,但也应悠着点吃,如果你所处的地区正好发生赤潮,那么为了安全起见,还是少吃贝类吧,如果实在想吃,应选择大型、正规的超市或市场购买,尽量避免购买来自赤潮地区的贝类。未发生赤潮地区的消费者也不能常吃贝类,毕竟除了贝类毒素,有的贝类中还会积累重金属或存在一些寄生虫。
在烹饪时,贝类一定要煮熟煮透,高温下会大大降低微生物污染所造成的食源性风险;避免食用贝类周边内脏、生殖器及卵子等发黑的部位;尽量减少食用频率,单香雪兰次食用量不宜太多。
【小编提醒】受到海洋赤潮的影响,青蛤、牡蛎、花蛤等常见的贝类产品均有可能含有毒素,因而大家要慎食,以免食物中毒。此外,大家若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有食品安全问题,可拨打食品安全举报热线12331进行举报。
快闪h5模版
震撼快闪h5模版
企业宣传h5模版
简约h5模版
相关资讯
友情链接